1、有一个很有专家都在用的想创意的方法。
准备一张白字,设定你要想的创意主题。然后3步走。
①在白纸左边写下与主题相关的所有东西,是所有的,只要你想得到有关联的都可以。
②忘掉左边写的以及你的产品,直接在右边尽情地写出你的目标用户群喜欢的东西。
③最后,请将①和②结合在一起,创造出有趣的组合!
这三个步骤,不用考虑能不能实现,不用给自己设限。只管天马行空,大胆去想,我们要的就是idea。
最后,才是从中选择可以实现的点子。这样,你会得到更多的好点子。
所以,创意有时候在大师们玩起来来,其实就是各种各样的组合。
2、营销,运营,或者文案中经常用到的一个策略就是:承诺改变现状。
每个人都是追求美好的,都是想生活得更好。但是因为种种原因,导致不好的现状一直没有改变,比如懒惰、比如没有时间、比如没钱、比如没有能力、比如没有决心、比如没有耐心等等。
而承诺改变现状就相当于是在告诉用户:我可以改变你现在某一个不好的状态,非常适合你。
比如现在年轻人职场压力特别大,想学习更多的知识,但是没有时间去参加系统的培训,没有耐心去一本本的读书,也没有自我监督的能力,一下子就放弃了。
他们宁愿花几百上千元去报名各种早起打卡社群、10天营销技能课、21天文案计划等等。
因为这些社群都有承诺可以改变他们的现状。
不仅提供系统的知识,带着他们学习,而且有各种激励机制,还会相互监督,提供压力反馈,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改变。
3、越来越多的人就喜欢有争议,话题有争议,文章有争议,广告又争议,做法有争议....
.
这种类似炒作的思路可能就是他们所偏爱的,可以获得大量的传播以及讨论,获得极大的曝光。
有争议、有骂声、有负面都无所谓,怎么也算一种声音,当品牌声音积累成一种声量时,再慢慢洗白也OK了。
很多品牌不就是这么做的吗?反正大品牌大预算就在那儿,愁着没地儿花,这些虚张声势的门面功夫还是要做的,反正他们有钱洗白。
不过小品牌就不要学着别人乱玩了,玩黑了你拿什么洗?到死都是黑的。
咱还是得谨记李奥贝纳那句话:伸手摘星,即使徒劳无功,亦不致一手污泥。
4、漂亮的就是好的。所以行头、包装以及现在的品牌升级上,视觉变得越来越重要。漂亮的女孩儿也总是运气更好。
未知的就是危险的。所以特别是文案上,以及营销的认知建立上,一定要用用户产生熟悉感,可以和熟悉事物做关联。
有利于生存繁衍的就是好的。不然为啥现在健身行业都说健身完了更吸引异性?
越能看得到的东西越是好东西。所以我们总是说要场景化、具象化、细节化,你所有的广告与描述一定是要让消费者感同身受,就上看不到也能想到。
越是经久不变的越重要。所以百年老店就是好啊。
越大的东西越重要。所以现在那些高端品的包装是越做越大了,拆了一层又一层。
重复越多的越重要。所以老贼也是总在强调“纯粹接触效应“或者占领用户心理。
越能打动情绪越重要。所以咪蒙火了,而且是越来越火啊。
5、产品定位一直是营销里面的重中之重,甚至可以说:定位不对,努力白费。
我们最熟知的定位就是市场要大,人群要多,刚需要强,也就是比较泛的定位。
但是在这个处处是红海的年代,大家更加推荐的是精准垂直定位,这样竞争小容易活下去,不过市场就小了很多。
怎么办?
其实这就要看市场和你的实力了,如果是新兴市场,那你可以做泛定位,因为还没有老大存在,谁都可能成为最后的老大。
另外,如果你是有绝对的产品实力以及资金实力,绝对有实力干倒外面那些对手,也可以进行泛市场定位吃大蛋糕。
否则,还是做细分定位吧,不仅能容易站住脚,说不定还能做个细分下的NO.1,也是不错的。说不定做着做着,还能不断做大,开疆扩土,延伸定位,盘子越做越大。
6、做营销做运营,或者打广告,总是想促使用户行动。
而不管是想让消费者感受到你产品的功效,还是想让消费者感受到自己的急切需求,我们都可以去建立替代经验。
建立替代经验就是去展现或打造消费者能够感同身受的东西,关联过往经验,产生共鸣。
比如消费者身边的案例,比如名人的故事,比如高卷入场景画面。
让消费者通过这些他没有直接经历,但是能够间接感受到的各种过往经验来感受你想表达的,或者你的产品特色。
7、是的,在互联网大行其道的当下,每个企业都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利用的营销机会。
就比如说现在各种热闹非凡的撕逼营销,甚至有的都上升到人生攻击了。
我们也不用去满口正义的批评,因为当初凑热闹的时候,我们可没少喝彩。
“撕逼”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创意策略,本身并无好坏,认真你就输了。
没人会怀疑撕逼营销的吸睛能力。但是,我讨厌低俗,讨厌没有节制的攻击,讨厌毫无含量毫无美感的撕法,讨厌那种毫无策略性的哗众取宠。
撕逼并无好坏,广告也并无正邪,我们可以玩文字,可以拼创意,可以让用户眼前一亮。
只是,不要只能靠低俗,只靠诋毁,三观要正。如果哪一天,所有广告都三观不正了,广告还有存在的意义吗?
8、我们总是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提高用户预期,让他们激发他们的兴趣,进而了解,进而购买。
这没有错,但营销本来就是像太极一样,阴阳双生。
有时候,我们又要想办法降低用户预期,因为一旦用户预期过高,你的产品就会非常被动,很难符合他们预期。
降低用户预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者对我们的“要求”,不再那么严厉与苛刻。
同样,也能让产品更加真实提高可信度。然后我们满足他们的需求,更容易制造出惊喜感。
比如感冒药白加黑没有直接说“根治感冒,再无烦恼”,而是降低了这个预期:“白天用白片不瞌睡,晚上用黑片睡得香”。降低预期还有一个好处是更容易产生超出预期的感觉。
降低预期还有一个好处,就是更容易产生超出预期的感觉,超出用户预期意味着能获得不错的用户感知,获得好评,这是制造口碑的最好方式。
9、做营销,谁没经历过打折。但有些人说法就是会不一样。
比如明明是打8折,有些商家会说“只要花160元今天就可以买到我们价值200元的产品”。
比如明明是全场大降价,有些商家会说“只要花49元,就可以任选一件原价的物品”。
再比如明明是打5折,有些商家会说“今天购买本店商品,全部立省一半的价钱”。
为什么他们这么说呢?
第一,降价不是啥好事,他们不想让用户觉得他们总在降价。
第二,便宜没好货的印象已经深入人心,东西价格便宜了,肯定质量也差了,这是很多人面对打折时常见心理。
与其突出便宜了,还不如强调其得到的好处,塑造用户占到便宜的感觉。
最终让消费者觉得我是赚到了,而不是质量下降了。
当然,商业市场如此复杂,肯定比我简单几个例子说得复杂得多。不同的说法各有千秋,不同的目的对应就有不同的策略。
而不同的打折文案给消费者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。感觉不同则大不同。
10、广告往往并不是把消费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产品身上,而是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他们自己身上。
什么意思?就是在关注你的产品之前,先让用户关注他们自己。
为什么要让用户关注到自己?
首先就是要提前将产品和用户关联起来,让用户自己发现自己不好的地方或者是想变得更好的地方。
其次,社交网络再怎么变,其实都是一个以“我”为中心的社交,人们都对与“我”相关的事情特别感兴趣,特别上心。
这样,他们就会想要通过某一个行动来改变,比如买你的产品,参加你的活动等等。
以上。